春夏秋冬,四季交替。现在又到了秋冬更替的时节,冷暖气流的交争,使得气温变化很大。以至于很多人身体一下子承受不住,身边成片的人都感冒了。
西药治疗也是以抗病毒,杀菌的药为主,解热药如布洛芬,对乙酰氨基酚等。感冒重的话就要打吊瓶了。今天王振卿中医院的小编带大家看看中医是怎么“对付”感冒。两千年前,我们的“医圣”张仲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——伤寒。其家族中其家族中二百多人,十分之七的都死于伤寒。现代科学考证,东汉末年,正是因为一次小的“冰川时代”,引发了大规模长时间的疾病期。而伤寒则是首要“罪犯”。而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也应世而生,不仅拯救了当时很多病人,也为我们中国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感冒,中医上主要分为风寒感冒、风热感冒、暑湿感冒、气虚感冒以及阴虚感冒。而现阶段最多的就是伤寒感冒。
风寒感冒,意思就是感受风邪或者寒邪导致的感冒。因为最近气温突变,人们衣服不能及时更换,很多人外出一趟吹了一下凉风,回来就感到喉咙痛,或者鼻塞头痛了。其实这时候赶紧熬一碗浓姜水喝下去,捂一下汗就可以了。喝不下生姜水的可以用来泡脚捂汗。当然也可以及时冲服感冒灵。用中药的话,怕冷重的、无汗者可用麻黄汤,也可以用荆防败毒散。若是伤寒容易出汗的话,可能是营卫不和,应该选用桂枝汤。只要风寒邪气一去就可以了。
很多人因为工作原因,也有的人对自己身体不太在意,感冒后拖了两三天,结果越来越重。鼻涕不断的往下流,头痛欲裂,喉咙痛的说不出话,不断咳嗽等。其实这时候用西药也只是减轻一下症状。邪气未除的话,感冒真的要拖延一周到两周才能康复。此时应该选用驱邪补正气的方子,当然中医还是以辩证用药为主,自汗并且咳嗽者,用桂枝汤加杏仁、前胡。无汗而喘的人用三拗汤加减。有稀痰咳嗽的用小青龙汤。感冒的症状虽然有头疼、鼻塞、怕冷等,但是唯有咳嗽最难调养。
很多人感冒好了之后,咳嗽会持续一两个月之久。其实原因就是邪气尚未清除干净,而且肺为娇脏,非常容易受伤,故而易伤难愈。所以在治疗中,尽量不要输液。本来感冒就是受风寒引起的,输的液又是凉的,这样就容易雪上加霜,最后还是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复健康。在治疗感冒的时候应该谨遵古训,应该视邪气如敌人,穷追猛打,不能像治疗慢性病那样,一天两服药。应该吃完一服观察效果,如果还不行就要再吃,直到汗出热退为止。当然用药也不可过量,如果汗出过多,如流水一般也是不可以的。
古人有句话叫:饿不死的伤寒。其实意思就是风寒感冒之人,不应该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,如大鱼大肉,生冷食物,月饼,粘糕,酒,以及气味浓烈的食物。中医治病讲究个性化治疗,根据每个人的病因、体质给出一人一方,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。在这个季节,每个人应该注意多注意保暖,防止忽冷忽热的天气伤了健康。